首页 研究院简介 敢当新闻 敢当文化 敢当论坛 敢当文艺 博物馆 文创艺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敢当论坛
泰山石敢当:从禁废到弘扬
添加时间: 2015-03-18    作者:    来源:   

 

    国家领导人对“泰山石敢当”精神的肯定,无疑为泰山石敢当文化保护、开发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已传承千年的泰山石敢当,寄托着人们追求平安、吉祥、健康的美好愿望及“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在当今社会必将发挥其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他所在的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充分肯定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希望山东勇做“泰山石敢当”,努力攻坚克难,在改革发展上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借鉴。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在讲话中倡导“石敢当”精神。

  “石敢当”是一种古老民俗,其名可追溯至汉代,唐大历间福建莆田镇石题已有“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之辞。元明之际与“泰山”合二为一,成为“泰山石敢当”。民间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明初姜准《岐海琐谈》:“人家正门及居四畔,适当巷陌、桥梁冲射,立一石刻将军,半身埋之,或树石刻‘泰山石敢当’字,为之压禳。”历史上“泰山石敢当”信俗形成后,曾经历了从禁毁到弘扬的曲折历程。

  “泰山石敢当”作为一种镇宅祈安的民间风俗,深入人心,传播广泛,但因其被掺入“风水止煞”的内核,往往被正统官吏士人视为“淫祀”之异端,予以排斥。乾隆二十六年(1761),江苏巡抚陈宏谋罢除“泰山石敢当”之俗。清顾元熙《陈文恭公(宏谋)祠碑》云:“石将军者,吴人以镇不祥,云古之石敢当也。或祷焉如响,士女坌集,奸盗并作。公至,谓吴民曰:吾闻石之灵者,入水不沈,果尔,吾当为立庙。盍从我试之乎?众忻然从之。公命武夫乘高投诸渊,弗起也,公曰:噫!是勿灵也已。众乃爽然尽散。”(《国朝耆献类征》卷二十)

  历史进入近代后,受西方文明的浸染,石敢当等民俗更被视为迷信。“百日维新”中,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其中论及石敢当等民间信仰:“惟中国尚为多神之俗……若夫木居士之一株,石敢当之一片,亦有无穷求福的人。”凡此皆应“立命有司,立行罢废”(《康有为全集》第四集,第95—9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维新运动虽旋遭镇压,但康梁罢废迷信之议却深入人心。

  民国成立后,包括泰山祀典在内的自然神崇拜被政府废除,风、云、雷、电、山、川、龙王等坛庙改为学校、工厂、机关等,在全社会提倡科学,破除迷信。民国十九年(1930),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奉发《神祠存废标准》于各级党部,进行大规模的废止神祠活动。《标准》中列“山川土神之神”称:“秦汉以后,帝王封泰山,禅梁父,大都祝其安谧,无为民害。今者地理之学,日有进步,旧日五岳等山,在中国各山中,比之葱岭、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等,已觉渺乎其小……故五岳四渎,均在废止之列。”在此形式下,石敢当信仰也自难置身事外。民国十九年(1930)3月5日《时事公报附刊》署名“青”之《石敢当考》云:“前日本市(宁波)破除迷信委员会,有个议案,打倒泰山石敢当,以去人民阳宅风水之迷信。”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估,国人在批判“泰山石敢当”信俗的负面与糟粕之时,也开始关注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层面。早在民国时期,一些学者便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对“泰山石敢当”信俗特质进行评说。著名作家易君左先生在所作《定泰山为国山刍议》中陈述泰山精神,特地举出“泰山石敢当”:“凡此赞仰泰山之伟大尊严者,其例甚多,如泰山北斗,示景仰人物之崇高……乃至“泰山石敢当”之意义,亦以表示泰山为生民生活之保障。盖吾国国民数千年来,所拥戴之一大自然现象,厥为泰山。社会生活,心理信仰,咸系于此。”(《江苏教育》1933年第1-2合期)这是最早揭出“泰山石敢当”凝聚民族精神的文章,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在当时民族危亡的背景下,传统的“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俗置于时代激流的峰头浪尖,一变其镇宅护路的原有形象,开始充任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象征物。画家高龙生发表在《抗战画刊》1938年第22期上的画图《泰山石敢当,勇士敌难冲》,把泰山石敢当绘成一位抗日战士的形象。1942年夏中国远征军由缅甸溃败时,失散士卒多赴阿佤山区抗击日寇,在阿佤山建立抗日游击队。孤军在其据守山地,镌刻泰山镇石名号,用以励志振气。今云南孟定尖山西南尚存阿佤山游击队所留大字石刻,其文曰“以戈待敌”、“泰山敢当”。虽风剥雨蚀,藓点苔斑,仍赫然在目。

  近年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开展,“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开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5年12月,中国政府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泰山石敢当习俗”名列其中,成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结合时代精神与现实需要,对泰山石敢当精神内涵作了更深入的阐释。著名民俗专家叶涛先生指出:“泰山石敢当所表现的吉祥平安文化体现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创造力。泰山石敢当习俗历经千年而不绝,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在此前提下,它获得了扎根于相关社区、群体的文化传统,并世代相传。泰山石敢当信仰为中国广大地区和众多民族所认同并远播海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性,因此它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生命力的独特价值。”另有学者认为,“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是泰山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大力弘扬与推广。

  国家领导人对“泰山石敢当”精神的肯定,无疑为泰山石敢当文化保护、开发提供了一个历史契机,已传承千年的泰山石敢当,寄托着人们追求平安、吉祥、健康的美好愿望及“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在当今社会必将发挥其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来源:齐鲁晚报
  (本文作者为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副院长、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周郢 )

 

从禁毁到弘扬:“泰山石敢当”信仰的历史演进
作者:周郢

    据《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6日)上午来到他所在的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充分肯定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希望山东勇做“泰山石敢当”,努力攻坚克难,在改革发展上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今将新发现的之“泰山石敢当”史料刊布,可见石敢当信仰从禁毁到弘扬的历史演变。

    石敢当“泰安人”
    民国何振岱纂《西湖志》卷二十四《外纪》引《柏隐草记》(十九):今闽俗,衡巷当直冲之处,立片石于门前,题曰“泰山石敢当”,盖以制煞也。按:汉史游《急就篇》云:石敢当,颜师古注曰:“卫有石腊、石贾、石恶,郑有石癸、石楚、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敢当,所当无敌也。以‘石敢当’题石,盖取诸此。今加泰山二字者,《听雨轩赘笔》云:石敢当,泰安人,古勇士也。(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本516页)
    按石敢当“泰安人”之说始见于此.又民国徂徕学者兰子云所撰《菊圃集》引证清举人王逢尧之说曰:“泰山石敢当,即徂徕先生石介之三曾祖石路宾也。五代时,兵匪横行,民不聊生,石介三曾祖骁勇善战,敢作敢为,率兄弟子侄杀退兵匪,保障一方平安,由此声威大震,时人将其比拟于西汉之‘石敢当’,称之为‘泰山石敢当’。后人则镌石碣立于冲街宅院,以辟邪求福,‘泰山石敢当’刻石遂遍及各地矣。”则指实其故里为徂徕矣。

    阿佤山抗日游击队崖刻“泰山敢当”
   
1942年夏中国远征军由缅甸溃败时,失散士卒多赴阿佤山区抗击日寇,后组合成阿佤山建立抗日游击队。今云南孟定尖山西南尚存阿佤山游击队所留大字石刻,其文曰“以戈待敌”、“泰山敢当”。虽风剥雨蚀,藓点苔斑,仍赫然在目(黄尧《世纪木鼓》,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118页)。抗倭孤军虽遥在南陲,犹镌泰山镇石(石敢当)名号,用以励志振气也。故知“敢当”一石,实华夏雄魂之所寄也!

    石敢当“真身”在岱顶
   
清乾隆间张体乾《东游纪略》卷上云:“遂登玉皇阁,阁在泰山绝顶,中有石竦立,俗谓之真泰山。旧刻‘聪明正直’四字,游人至此,多鑱以携归,为镇物。谓之‘真泰山石敢当’。字迹半泯灭矣。”谓岱顶石为“真石敢当”,仅见于此。

    玉皇顶石可疗病
   
道光泰安知县徐宗干《泰山杂记叠前韵》中《禳灾》中述云:“极顶钟神秀,莫教斧凿开。”原注:“玉皇殿前顶石有凿取者,谓可疗病,宜严禁之。”(《斯未信斋诗录》卷四)此亦泰山灵石崇拜之体现也。

   石敢当为“消防员”说
    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箫录》:“吾邑(萧山)人家门户,当桥梁陋巷之冲,则竖石碑,书‘泰山石敢当’五字以镇之。田易《乡谈》谓:‘石敢当见史游《急就篇》。……然泰山之意未知何居。’端履案:此当为禳火而设,非折冲也。《公羊·僖三十一年》传:‘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尔。’似泰山石敢当者,谓其地有泰山之石,能兴云雨,敢当其灾也。”视石敢当为“消防员”,此石敢当信仰之又一说。

     禁毁“泰山石敢当”
   
随着“泰山石敢当”风俗流布渐广,开始受到官吏士人之挟击与抵制。乾隆二十六年(1761),江苏巡抚陈宏谋罢“除泰山石敢当”之俗。《清稗类钞·吏治类》“陈文恭化民鞫吏” 云:“石将军者,吴人以镇不祥,云古人石敢当也。人祷焉,或应,士女坌集,奸盗并作。陈至,谓吴民曰:‘吾闻石之灵者,入水不沈。果尔,吾当为立庙,盍从我试之乎?’众忻然从之。乃命武夫乘高,投诸渊,弗起也。陈曰:‘嘻,是弗灵也已。’众乃爽然散。”此后,“泰山石敢当”风俗多受到官吏士人之挟击与抵制。道光举人汪士铎(1802——1889,江苏江宁人。光绪时授国子监助教衔)汪士铎记某地司理(刑狱官)命弃石敢当像于河底:“汉泰山郡石敢当,悍然以勇名其乡。巫家谈形好厌胜,审象刻置官道傍。阿谁女子病寒热,泥金涂体宵生光。牲醪鼓乐忘日夕,游屐千百焚名香。不知躯干本陋劣,劳焰直欲骄侯王。觥觥岳岳有司理,靴尖踢向支河底。河中鱼鳖共揶揄,汝无心肝乃至此。”(《联壁除石敢当事有感近人故追述之》)。又光绪朝诸生钱绥槃(江苏太仓人,诸生,河南巡抚钱鼎铭之孙,以荫考授通判,署登州知府)亦有诗吁禁其祀:“车辙纵横甚,汝何障此间。居然锡勇号,而不守雄关。咄咄惊人立,悠悠砭俗顽。有谁霹雳手,荆棘一为删。”(《泰山石敢当》)皆反映了当时朝野对石敢当风俗的不同态度。

    诏毁石大夫庙
   
清初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卷五:“齐鲁之俗,多于邨落口立石刻‘太山石敢当’五字,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为大夫,因又名之曰‘石大夫’。” 石大夫有庙在章丘杈槎山。《清宣宗实录》卷三十三:道光十八年(1838)八月丙戌,清廷惧庙会聚众生变,下诏毁章邱县杈槎山石(孤石)大夫庙。宣宗谕内阁称:“前据御史步际桐奏:山东章邱等县杈丫、白云二山庙会,有会集教徒情事。降旨令经额布查办。兹据该抚奏称:‘查明章邱县杈槎山,有孤石大夫庙。高广仅三尺余,旁止草房数间,不堪容止人众;淄川县白云山,有泰山行宫等庙,亦系民间香火社会。习俗相沿,敬神祈福,均无聚众传徒,自为头目等情。’愚民习教传徒,最为风俗人心之害,自应严行查办。至民间赛会烧香,与倡立教会,虽属有间。然各庙会期,聚集人众,难保不良莠混淆。著该抚即督饬各州县,严加查访,随时饬禁。其孤石大夫庙,并著即行拆毁。以杜淆惑而正风俗。”

    康有为请废止“石敢当”信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书《明定国是》,明令变法图强,“百日维新”开始。6月19日,康有为奏光绪帝《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其中论及石敢当等民间信仰:“惟中国尚为多神之俗,未知专奉教主,以发德心,祈子则奉张仙,求财则供财神,工匠则奉鲁班,甚至士子通学,乃拜跳舞之鬼,号为魁星,所在学宫巍楼,高高坐镇,胄子士夫,齐祈膜拜,不知羞耻,几忘其所学为何学也。即称为城隍,列为正祀,而号为阴官,多列鬼判,虽狞恶足警,亦非经典所昭垂,其里祀土地,亦犹是矫枉也。其他龙王、牛王、猴王之祀,以人祀兽,尤为反异,若夫木居士之一株,石敢当之一片,亦有无穷求福的人。”凡此皆应“立命有司,立行罢废”。[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四集》第95—9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此为泰山信仰在戊戌维新运动中之遭际。

    民国时打倒“泰山石敢当”之议
   
民国十九年(1930)3月5日《时事公报附刊》署名“青” 之《石敢当考》云:“前日本市破除迷信委员会,有个议案,打倒泰山石敢当,以去人民阳宅风水之迷信。”按《时事公报》系出版于浙江宁波之民营地方报纸,本市盖指“宁波”而言。此议案文不知存否?实亦石敢当风俗史之有趣资料。

    “文革”中红卫兵号召打倒“泰山石敢当”
   
“文革”红潮中,泰山信仰自在扫除之列,不待繁言。而河南省中等学校红卫兵之《革命呼吁书》中明确列出“泰山石敢当”之名,则为一特异现象。其《书》云:“全国各地红卫兵战友、革命同志们:我们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亲自指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於全中国、全世界。涤荡着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我们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这个锐利武器,一定能取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彻底胜利。革命靠自己,绝不能由别人包办代替,我们要自己教育自己,自已解放自己,赶快起来造资产阶级的反,造地、富、反、坏、右的反,造修正主义、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反。我们要用自己的革命双手砸碎旧世界,创立新世界。……27.打碎屋脊六兽,拔掉房上白旗、镇邪鬼的石柱、挡神鬼的牌子;如:‘泰山石敢挡’‘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吉星高照’等。……河南省中等学校全体红卫兵,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二中红三司转抄。”(郑州市教育局编著《郑州市第二中学校志:1941-2003》,珠海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125页)清之道光帝、陈文恭公、康南海先生皆持废石敢当议,红卫兵诸小将固不妨引为异代知己。

    岱麓又现“女石敢当”
   
山口镇佟庄有“石娘娘”石刻像。像高1米馀,半掩土中,仅露头部。系线刻,眉目已较漫漶头饰可辨。云其神除了有镇邪伏妖之功,民众多视之为儿童保护者,有认石为干妈之俗。正月香火甚盛,信众遍及新泰、莱芜等地。
   
按此像实为泰山灵石信仰之遗存。随着“泰山石敢当”信仰风俗之传播,在民间又衍生出女性石神形象。其神多以中老年妇女出现,呼之为“石婆婆”或“石娘娘”。杨家庄(今泰山区省庄镇杨家庄)七圣堂中有女性石像,与男性石敢当造像并祀一处,并称为“石公石婆”。又新泰翟镇翟南村有石婆像,勒有“勅令泰山镇石”、“龙大吉”、“虎大利”字及道家符咒(王德明《翟南村石婆婆传说》,《新泰文史》2013年第1期)。此一信仰除出现于泰山乡村外,且影响至周边地区,如金乡县吴庄、羊山等村均有此石婆造像,吴庄因之又被称为“石婆吴庄”(任小行《石珪与石将军庙》,《济宁日报》2011年8月3日)。去年余亍曲阜文物市场见一石刻浅浮雕像,系一手执长柄烟袋之老妇形象。左上角楷书榜题“泰山石敢当”,右上角榜题“石婆母”。可证古代民俗中确有“女石敢当”信仰。

    王耀武说“泰山石敢当”
    沈醉回忆:“1964年,我和溥仪、溥杰夫妇、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十多位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去东南几省参观游览,在一些地方看到许多人家门口竖着一块木或石牌,上面写着或镌着:“泰山石敢当”。到了黄山,我对王耀武说:住在黄山附近的人不应当写泰山石敢当,应改为黄山石敢当,因为黄山石比泰山石更奇特。王是泰安人,一听便仰面大笑,说: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能改这五个字,不管在黄山或庐山。我有点怀疑他一切是家乡好的狭隘观念作怪,和他辩论起来,结果他用半开玩笑半讽刺的口吻告诉我,把这五个字理解错了,什么山上的石都比泥土坚硬、都可以挡住东西,而泰山石敢当是指泰山住的那个叫石敢当的人,可以驱邪降魔,所以许多人便用他的名字来吓唬鬼怪。我一听才诚心认输,自悔虽去过泰山,连这石敢当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沈美娟主编《沈醉回忆作品全集》第3卷页563至564,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

    《钵中莲》中之“泰山石敢当”
   
明万历四十七年抄本《钵中莲》传奇中,出现“泰山石敢当”人物情节。全剧十六出,写江西九江湖口县商人王合瑞因妻殷氏与捕快韩成私通,遂杀害两人,殷氏化为僵尸,土地率门神钟馗等追杀之,途遇石敢当,石敢当告诉众神其僵尸将遭雷殛,众神遂止。后殷尸果为雷殛毙。王合瑞一心向佛,其手中所托钵盂生出莲花结束。第十出《园诉》中,“场上设石碑一块,上画虎头,下出‘泰山石敢当’ 五字介。”剧中石敢当以“生”扮(明·佚名《钵中莲》,孟繁树、周传家编《明清戏曲珍本辑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系石敢当信仰在民间舞台之投影。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泰安市文旅局
泰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泰山网
中华泰山网

泰山石敢当研究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40407号-1 鲁ICP备19040407号-2  工信部 联系我们
网址:www.sgdbwg.com  邮箱:sgdbwg@163.com 微信公众号:泰山石敢当  
您是第 位访客,欢迎您!